2025年7月,我国EDC产品进出口数据呈现出鲜明的"冰火两重天"特征,进口端延续了爆发式增长态势,单月进口量达2.54万吨,同比激增181.43%,但环比出现35.84%的回落金赢中心,这种波动可能与国际市场价格周期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1-7月的累计进口量已达22.23万吨,同比增幅高达248.31%,反映出国内化工产业链对EDC原料的旺盛需求。进口来源高度集中于韩国,7月从韩国的进口量占当月总量的100%,1-7月累计占比也达到68.3%,这种单一来源依赖现象值得警惕,美国和中国台湾分别以29.8%和1.8%的份额位居二三位。
出口市场则持续萎缩,7月出口量仅133.5吨,同比下滑26.35%,环比降幅更达52.32%,1-7月累计出口1088吨,同比下降83.47%,这种断崖式下跌与东南亚国家本土产能提升直接相关。越南作为主要出口目的地,7月接收了我国84.2%的EDC出口量,1-7月累计占比更达77.23%,但印度尼西亚市场7月仅占15.7%,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合计占比不足5.5%,显示出出口市场结构失衡的风险。
金赢中心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7月进口全部、出口99.9%都采用该方式,这种单一贸易结构可能影响企业的议价能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月进口均价约为出口均价的1/3,这种价格倒挂现象折射出我国在EDC产业链中的位置,作为初级产品进口国和加工品出口国的双重角色。随着韩国、美国等主要出口国扩产计划落地,2025年下半年我国EDC贸易格局或将面临新的变数。
EDC(Ethyl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₈H₁₇N₃,摩尔质量为155.24g/mol,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常用作多肽缩合剂。在化工领域,EDC也可以指二氯乙烷(CH₃CHCl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主要用于溶剂或化学合成。此外金赢中心,EDC还是内分泌干扰剂(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的缩写,这类物质会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系统。
主要应用领域
医药领域:作为多肽缩合剂,EDC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交联反应,实现快速多肽缩合。
化工领域:二氯乙烷(EDC)是氯碱产业链中的重要中间产品,与PVC生产密切相关。
其他领域:在半导体、数据通信等领域,EDC还有其他含义的应用,如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
产业链位置
二氯乙烷(EDC)是氯碱产业链中的关键中间体,通常由乙烯和氯气反应制得,进一步用于生产氯乙烯(VCM)和聚氯乙烯(PVC)。
多肽缩合剂EDC则属于医药中间体金赢中心,主要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科元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