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世中国指责荷总部破坏运营!500年前,荷兰海盗曾横行世界,把抢来的东西归为己有,当做理所当然。500年后的今天,荷兰再效仿他们的祖先就错了,东大岂容其开历史倒车!
中国控股的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跨国公司治理危机。11月14日,该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九家分支机构联名向全体员工发出措辞激烈的公开信,指责荷兰总部"恶意破坏生产运营",此举使这场始于今年9月的中荷争端进一步白热化,并可能对原定下周初在北京举行的双边磋商构成威胁。
这场冲突的导火索可以追溯至今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援引一项可追溯至冷战时期的紧急法令,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面接管,冻结其全球运营权限,并罢免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任命德国籍的斯特凡·提尔格为临时首席执行官。此举立即引发北京强烈反应,中国商务部于10月4日发布出口管制禁令,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向国外出口在华生产的特定成品和子组件。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这一决定源于美国方面的警告。美国政府早在2023年就通知荷兰方面,正考虑将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列入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相关名单。卡雷曼斯强调,此次事件应成为西方国家的"警钟",警示过度依赖单一国家供应链的危险性。
生产僵局与全球供应链震荡
安世中国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详细列举了荷兰总部的多项"破坏行为",包括暂停晶圆供应、质疑产品质量以及未能提供约定的资金和支持。信中措辞严厉地批评荷兰政府"尚未采取任何具体行动来停止侵犯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或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
这封信显然是对提尔格11月12日向中国员工发出信件的直接回应。虽然提尔格的信件内容未对外公开,但安世中国团队指责其"歪曲事实,试图混淆视听,充分反映了荷兰管理团队某些成员推卸责任、漠视中国员工切身利益的态度"。荷兰总部随后发表声明否认断供指控,声称是中国子公司拒绝付款在先,才导致暂停向中国工厂供货。
这场内部撕裂已对全球汽车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分立器件供应商之一,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系统、电池管理和车身控制等核心领域。该公司约70%至80%的封装测试产能集中在中国东莞,而日本车企对其芯片的依赖度高达40%以上。本田、福特等跨国汽车制造商以及博世等一级供应商已发出警告,若芯片供应持续中断,可能被迫放缓甚至停止生产。
地缘政治角力下的谈判前景
闻泰科技于2019年斥资约330亿元人民币收购安世半导体,这是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之一。荷兰方面的强制接管不仅挑战了国际投资保护原则,也暴露出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深度交织的复杂性。闻泰科技已发表声明强烈抗议,指责荷兰政府"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并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合法权益。
尽管冲突不断升级,外交渠道仍在保持开放。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于11月13日宣布,荷兰政府代表团将于下周初访问中国,与中国政府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进行磋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卡雷曼斯强调,荷兰高度重视荷中经贸关系,愿与中方密切沟通。然而,安世中国与荷兰总部之间的最新冲突无疑给谈判增添了新的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这场争端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根据荷兰法院文件,美国政府的警告是荷兰决定接管安世半导体的直接诱因。华盛顿方面正试图在商业层面控制这场危机,以避免对全球工业造成更大冲击。这一事件折射出西方国家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对供应链安全的深度焦虑,也暴露出国际产业分工与地缘政治博弈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随着中荷双方代表团会谈的临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这场涉及技术、资本、主权三重维度的复杂争端能否找到出路。对于全球汽车产业和半导体供应链而言,任何持续的僵局都将带来难以承受的代价。
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