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李博)11月18日,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对接会举行,以“通见场景 融和向新”为主题,集中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批应用场景清单,聚焦绿色低碳、数智化转型、城市治理、智慧医疗、文商旅融合、智慧农业6大领域,发布20项场景机会,助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今年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全国层面系统性部署场景工作。本次对接会是《实施意见》印发后,北京市首个积极响应、落实国家场景文件的活动。
“场景是承载新技术新产品、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试验载体,能够将副中心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文旅商务、产业集聚优势转变为‘创新试验场’,加速在城市层面构建未来城市创新生态体系。”北京市通州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次发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2025年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包括,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场景、碧水厂智能清洗机器人应用场景、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大脑场景、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指挥调度机器人应用场景等。
同时聚焦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绿色低碳、先进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城市治理7个领域,发布了副中心首批30个优秀场景能力。其中城市治理领域,面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行政执法管理等方向,重点推荐城市路口数字孪生综合治理、智慧居家养老等5个优秀解决方案。
本次对接会还邀请业界专家进行场景解读,长城战略咨询发布《超级场景培育未来产业报告》,提出通过部署超级场景,开展系统性、综合性试验,构建未来产业体系。
对接会上,“副中心场景通”小程序正式上线。核心功能涵盖机会及能力申报、场景展示、智能匹配对接等,未来将高效推进场景供需对接落地,进一步强化全区场景服务与支撑。
“我们将坚持创新为核、绿色为底、文化为脉、城市为基、产业为柱、协同为要的‘六为’原则,聚焦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建设,开展场景培育,不断完善全流程工作体系,打造‘通和未来’场景特色品牌,以规模化场景应用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城市创新发展,探索场景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路径。”通州区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毅说。

作为北京的“重要一翼”,城市副中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本,承载着绿色发展、和谐宜居、区域协同等重大战略,正处于由量向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场景工作的核心是开放与协同,会上,通州、武清、廊坊共同发起“京津冀(通武廊)场景协同共创合作倡议”。
“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试验田’,在区域政务通办、交通互联等场景协同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改革创新处处长门晓明介绍,为进一步深化三地场景协同共创,凝聚合力,三方正式发布了合作倡议。
倡议提出,共推场景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一地开放、三地共享”;共促前沿技术场景落地,鼓励三地企业联合开展场景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共建重点领域标杆场景,联合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场景标杆,以点带面提升区域协同水平。
门晓明表示,希望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共同推动场景协同开放,企业共创共享,将“通武廊新场景”打造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对接会还发布了“京津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十大京津冀协同标杆场景。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持续开放场景资源、深化区域协同,以场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共绘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
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